一旦不去上班,那一天多出來10個小時要幹嘛?多數人大概都可以說出一堆想做的事情,但很多事情都只是三分鐘熱度而已,這多出來的10個小時,不會是看看電視、打打電動就可以打發掉,這樣過完後半輩子也太過無趣。而一旦上班久了,就除了上班什麼都不會,早餐後到晚餐前,都不知要做什麼,畢竟人生中的精華時刻,這10個小時都是賣給他人,不屬於自己。沒有想清楚要做什麼事之前,最好不要輕易的離開工作崗位,不然一下子自由的時間過多也是會讓人手足無措。
有兩個簡單的方式可以找到這10個小時應該怎麼過,一是每天剩餘的時間,扣除睡覺上廁所等較難控制的時間外,做哪些事情可以讓你快樂,而不是為了殺時間才去做那件事情?陪自己的小孩,不論是陪他玩或陪他做功課?或者閱讀、玩音樂?又或者是四處騎單車兜風?還是喜歡到處嚐鮮,甚至於做菜呢?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除了帶來快樂,也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,那多出來的10個小時,就應該放在這些事情上,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快樂,更充實。
另一個方式,就是在上班的時候想想,最想去做什麼事,卻因為下班後沒時間而一直沒去做,是去當志工嗎?或者是學攝影?或者是運動如爬山、旅行?這些事情都是退休後可以,也應該去做的,讓自己生活更多采多姿。這些事情不見得會像去KTV唱歌,或去跟朋友去逛百貨公司那麼刺激及令人興奮,每天多出來10個小時,應該是能夠做些增加生活樂趣的事情,且是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響,甚至於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,這樣退休生活才會過的比花時間在上班上來的有意義,否則還是花時間上班就好,何必退休?
一文錢逼死英雄漢, 要實現退休生活最現實的就是要有錢,但到底多少才夠?很多人都認為要存個上千萬才敢喊退休,但退休不代表沒有收入,要吃老本過日子啊。先從支出來看,分為固定支出跟非固定支出兩部分,固定支出一定要靠固定收入來支付才不會造成經濟上的壓力。而非固定支出如醫療支出、車禍事故賠償等,就要想辦法讓他變成較固定的支出,例如用保險來減少突然發生的醫療支出等等,而保費就變成固定支出的一部份,這樣生活中意外非固定支出就會降到最低了。當然人生中充滿了意外,支出也是如此,還有一些非固定支出就要靠現金存款來支付,而這就是一筆退休金的用處所在了,而這筆退休金也不一定是只出不進越來越少,可以靠非固定收入來增加。
不上班要有固定收入也不是難事,投資穩健公司的股票每年的配息就是方法之一,投資債券也行, 有人說投資會有風險,但上班一樣有啊,除了公務人員外,在私人企業上班的人誰沒換過工作,而換工作的原因有多少不是因為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公司上班,而是原來的公司營運不良,減薪或甚至公司倒閉,或公司裁員、資遣導致換工作?上班一樣也有風險,我覺得風險還遠比投資來的高。投資不是投機,這也是很多人沒分辨清楚的地方,投資是追求長期穩定的獲利,投機是賺了一筆橫財,但時機跟運氣好佔很大的因素。
退休後的金錢,要分成三部分才能因應各種支出,一是現金,應付所有的支出,而且應該保持較高的水位,避免有大量非固定支出侵蝕到本金的機會。二是固定收入的投資,這部分要看固定支出有多少來決定,隨著固定支出的增加或減少,要能夠機動調整使固定收入能夠吻合支出。三是非固定收入的投資,而這部分是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,例如追求股價變動的股票投資或期貨,隨著時機跟運氣,有可能會有格外一筆收入,但也有可能是會有嚴重虧損的部位。
這三部分的金錢,都是要退休前想辦法存到本錢,才能夠安心退休。不管上班時的收入支出狀況,每個月在不影響支出的情況下,一定要有固定且持續的金額做投資。而所有上班時的存款,其實就是為了未來退休的生活,退休本錢存的越快,就能越早過退休生活。上班時,會有較固定的收入,所以這部分的本金可以最後在存就好,而現金部位是最難增值的本金,也可以先不準備,在退休前最先要存到的本錢,反而是非固定收入的投資本金。
在上班期間的非固定收入的的投資,在景氣好的時候,也就是時機跟運氣都不錯的時候,就會有很大筆的收益,這時候就應該把獲利的部分慢慢轉到能夠有固定收益的投資標的上。或許在幾年內都沒有這個機會,但只要時間拉長來看,只要持續的投資,不太可能會血本無歸,通常都是看到虧損就認賠,然後再也不敢進場投資。而每個月的薪水扣掉支出後,大部分都投入非固定收入的投資,非固定收入的收益再轉成固定收入的投資,等固定收入的投資也能夠達到上班的收益時,就可以開始存現金部位,也準備跟上班日子說掰掰了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