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2.2010

投資地圖

個人對於可投資標的物的分類,都會有所不同,這也是我認為瞭解適合自己投資方式的第一步。基本上,基金並不是標的物,而是一種管道,這也是我最常用的管道之一,很多人認為股票、基金等是標的物,但我認為不是,我反而認為這是管道而已,就像是在台北為了去高雄,可以有很多種交通工具,標的物就像是到高雄,而各種交通工具就是投資管道。

我的投資標的物分成五類,一是國家與地區,分別是北美、拉丁美洲、日本、韓國、中港、台灣、東南亞、印度、中東、東歐、北歐、南歐、德國、法國、英國、紐澳、以及非洲。 二是商品,有農產品、礦物、金屬、新能源、以及資源商品。三是固定收入類,美國政府公債、美國公司債、新興國家政府債、新興國家公司債、垃圾債券,也就是俗稱高收益債、以及房地產。四是全球性的產業,例如金融、科技、各類商品的公司、醫療生技、休閒產業、公共事業等,最後是金融商品,指數期貨、定存、貨幣現貨、以及各式各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。

當然啦,很多人認為投資型保單是一種投資管道,但我確認為這是一種很爛的組合。保險本身是一種支出的管理,所以如果保費可以有一部份拿來做投資,那要不就是保費過高,就是以後理賠有更嚴苛的限制。否則同樣的保費應該可以涵蓋更好的理賠。而如果拿去投資的保費能夠獲利,一定又遠比正常投資管道來的差,因為保險公司要過水,一定會有費用,不然保險公司幹嘛賣投資型保單。我認為可以拿來投資的保險相關產品只有一種,就是貼現保單,但台灣不合法,其實也是不怎麼道德的標的物就是了。


很多標的物是一直都不在我的投資清單內,但我還是會留意的,例如日本,這十幾年,我沒有投資過一毛錢在日本上,也沒有玩過日幣,因為前著我認為日本經濟實在沒什麼值得投資的地方,投機或許還有機會,但投資實在是不知有合理由適合投資日本。而日幣雖然是很好的市場指標,其實是可以玩日幣匯率,但這不太適合還在上班的我,畢竟每個月的資金沒那麼多,也沒那麼多時間盯盤。另外美國政府公債只玩過一次,那時候是直接買公債,但沒想到保管費算一算,比基金手續費還高,除非買的很大量,所以後來只透過基金這個管道來買債券了。

把可投資的標的物分類好以後,再來就是要花點時間瞭解各個標的物的特色,以及各種投資管道,這樣才好確定在各個時期要投資什麼,要怎麼投資。稍後我會針對我的分類方式,對不同的標的物提出我的看法及認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